2025年3月24日,星期一,据《福州晚报》报道,一段“教科书级”院前急救视频引发广泛关注,揭示了福州院前急救体系的高效运转。视频中,福建省急救中心调度员成功指导家属对一名呛奶窒息的16天大女婴进行心肺复苏,挽救了生命。为探究福州六城区院前急救的关键环节,记者采访了福建省急救中心副主任郑晓春。
提高院前急救的效率和质量是永恒的追求。 福建省急救中心自1994年成立以来,不断规范化、标准化院前急救流程。统一的指挥调度中心,避免了以往各医院单独出诊的弊端,大大提升了急救效率。对于脑卒中、心梗等疾病,时间就是生命,院前急救的每一分钟都至关重要。
智慧医疗赋能院前急救。福建省急救中心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不断突破, 实现了急救信息的实时收集、传输和处理。
从120调度员接听电话开始,信息收集工作启动。
调度员迅速派车,同时进行电话急救指导。
医护人员在赶赴现场途中,通过信息化系统提前了解患者情况。
医院各科室同步收到信息,提前做好准备,“医生等病人”。
2019年,福州城区120调度中心引入MPDS系统,快速判断病情危重等级,辅助调度员指导呼救者施救。救护车配备的App能够接收患者信息,并通过指示灯预警病情等级。2023年,福州市交警指挥中心与福建省急救中心联合打造医警联动平台,为救护车开辟生命绿色通道。此外,福州便民服务小程序为听障人士等特殊人群提供无障碍呼救服务。
为保障急救质量,福建省急救中心建立了严格的质控管理制度,包括:
调度员必须在3秒内接听电话,1分钟内完成派车指令。
纳入调度网络的医院须在3分钟内出车。
通过“录音回放”进行质控,定期进行专项培训和心理辅导。
福建省急救中心以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为医疗后盾,对于其他医院无法接收的危重患者,省立医院急诊科承担兜底责任。未来,福建省急救中心将基于“5G+AI+大数据”技术,打造“上车即入院”的5G智慧急救体系,并朝着“上天下海”的全方位救援覆盖目标迈进,构建“海陆空一体化”的紧急医学救援网。
【VoC.city编辑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