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5月16日,星期四,据《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》报道,近期,一种名为“藏乌梨”的水果在电商平台热销,并以高价出售。一些卖家声称此梨产自西藏,因高原紫外线强烈而呈现黑色表皮,更有甚者宣称其具有“润肺止咳”的功效。那么,“藏乌梨”真的是西藏特产吗?这究竟是新品种还是又一种智商税?
实际上,“藏乌梨”与西藏并无关联。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研究员曾秀丽表示,她在西藏从事果树资源调查和研究近20年,从未见过所谓的“藏乌梨”。
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的张靖国博士通过技术分析推断,“藏乌梨”很可能与“玉露香梨”为同一品种。
虽然不存在所谓的“藏乌梨”,但西藏确实有一种名为“乌梨”的当地梨品种,学名“德钦梨”。刚采摘的德钦梨口感不佳,当地人通常会储存至次年藏历新年期间(2月至3月)才开始食用。经过长时间的储存,梨的表皮和果肉都会变成乌黑色。
针对电商平台上出现的假特产现象,专家呼吁加强监管。张靖国博士指出,果品市场中同名异物、同物异名的现象普遍存在,给消费者的选择和维权带来了诸多困扰。消费者在购买时需谨慎辨别,电商平台也应加强对商家资质的审核,并重点监测涉及地理标志、特殊产地等关键词的商品信息。 这次事件提醒我们,在追求新奇特产品的同时,更要擦亮眼睛,理性消费。电商平台也应承担起应有的责任,规范市场秩序,保障消费者的权益。 【VoC.city编辑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