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5月16日,星期四,据《新华网客户端》报道,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已十年。昔日斧锯声声的林海,如今已焕发出勃勃生机,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。
生态转型
2015年4月1日,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,标志着生态林业发展进入新阶段。十年间,森林面积持续增加,森林质量显著提升。2024年,全国完成国土绿化面积超1亿亩,其中造林6669万亩,种草改良4836万亩。我国人工林面积已居世界首位,成为全球增绿最多的国家。大兴安岭林区正加速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,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。
林区变迁
大兴安岭林区自1952年开始开发,数万名建设者扎根林海,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。1998年国家实施“天然林保护”工程,林区在科学采伐的同时,注重林木抚育更新和生态保护。停伐后,林区人民积极转型,发展林下经济和旅游业。原生态的雪景吸引了大量游客,雪乡景区声名鹊起。
林业工人
许多曾经的伐木工人转变为护林员,继续守护这片绿色家园。林区人充分利用森林资源,开发蓝莓酒、桦树汁等林产品,推动林下经济发展。伐木工人们告别了过去的伐木生活,开启了新的篇章,他们或转产护林,或投资木耳种植,发展庭院经济。大兴安岭林区正逐步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。
- 森林面积:持续增加。
- 森林质量:显著提升。
- 国土绿化:超1亿亩。
【VoC.city编辑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