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3月21日,星期四,据《新华网客户端》报道,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/海宁国际联合学院狄大卫教授和赵保丹研究员团队,利用新型半导体技术,成功研制出微米和纳米钙钛矿LED,其像素尺寸达到了前所未有的90纳米级别,刷新了传统LED难以企及的记录。据悉,这是目前已知的最小像素尺寸的LED。该研究成果已于英国当地时间3月19日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《自然》上。
狄大卫教授指出,在电子科学领域,持续缩小基本器件的尺寸,即“降尺度”,是技术发展的核心驱动力。降尺度推动了计算机科学、信息显示以及人机交互等关键领域的技术革新。从最初的红光LED到如今色彩鲜艳、色域宽广的各种屏幕和AR/VR眼镜,器件微型化一直是科学家们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。
赵保丹研究员表示,通过缩小LED的尺寸,可以实现超高清、超高精度的光电显示技术。然而,由于复杂的工艺技术限制,微米LED的制造成本一直居高不下。更重要的是,当像素尺寸缩小到约10微米甚至更小时,微米LED的效率会显著下降,而这恰恰是高端AR/VR应用所必需的像素尺寸。因此,高昂的成本和较低的发光效率限制了微米LED的大规模商业应用。
浙江大学团队自2021年首次提出“微型钙钛矿LED”的概念以来,通过一系列材料和工艺的创新,有效保障了LED的发光效率,从而成功制造出像素尺寸从数百微米到90纳米的钙钛矿LED,并在降尺度的同时,保持了卓越的性能。
研究人员强调,传统微米LED在尺寸小于10微米时,效率就会明显下降,而微米和纳米钙钛矿LED在大约180纳米的极小尺寸时才开始显现降尺寸效应,显示出显著的优势。
目前,浙江大学团队正积极与产业界合作,推动该成果在实用显示器件上的应用,这需要可编程电路来驱动LED阵列,从而传递信息。
【VoC.city编辑】